返回第42  乌鞘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愈发扑朔迷离。

卓思衡总觉得此事当中还有什么隐藏的关键自己尚未得知,或许将来能有用处,于是他问来李昊籍贯,刚巧是在表弟所在的邻郡,谁知他家中之人也在秋猎事发前销声匿迹,不可不谓诡异。

李昊并未被定为刺客,而是只报为当日执务失踪,疑似毙于山洪。太子遇刺一案仍是悬案,也渐渐无人提及,或许这也是皇帝最希望见到的结果。

“表哥?”

卓思衡许久没有回答,范希亮见他神色混杂,不像从前那样总是清明镇定,赶忙试探着叫了叫。

“没事,只是一个熟人拖我打听,不是什么要紧事,既然没头绪,你以后也不必再去找了。”卓思衡拿定主意,换回无忧无虑的春风笑颜朝范希亮说道,“话说回来,表弟你这三年变化实在很大,做事依旧细心有度,但整个人却意气焕发,简直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。”

范希亮被卓思衡这样一夸,握在手里的提灯都美得横晃:“我自己也觉得好像哪里不一样了。”他缓步轻行,任由夜柳拂肩,不胜的喜悦后是一声满足的喟叹,“踏出帝京,我才知何为天地之大,何为万象人世……不怕表哥笑话,我刚到桐台县时,说话都没有底气,总怕有人打断和轻蔑,故而战战兢兢夜不能寐,非得要想好

安化郡郡都泉樟城东门外十里,郡衙小吏正往竹庐顶上堆叠新砍的竹枝与蒲苇,七八个青衣官吏于庐内饮茶纳凉。四月的瑾州已有潮热闷困之感,昨夜又豪雨连连,此时午后溽热难耐,纵有岩茶甘润清口,众官吏仍是叫苦不迭。

“饶是海上遇到风浪多做休整,两三日前也合该到了才对。”体态最宽沃的一人一个时辰前就开始不住擦汗,如今后背已是湿出一块深痕。

“传信的人说,通判大人是十五日前离开的江南府,算日子就是这两天,也没听说海上哪处风高浪急出了岔子,许是陆上连雨山路委实难行才略有耽搁,左不过就是明后天,再等一日吧。”另一人说完便让人续茶。

众人都多少有些无奈,只有最年轻的一人并未坐着而是面东而立,茶也从始至终未喝一口。

“潘司事,你也来略坐坐,虽然何刺史有令要我们相迎新通判,但也并未将话说死,你坐坐就是了。”

潘广凌回过身来,接过衙役递上的茶盏,一饮而尽,却并未落座,仍是沉着张黝黑却带些青涩之气的面庞,固执地站立不动。

一个衙门同僚几年,彼此的性情大多了解,于是也无人再劝,众人又说起新上峰的趣事来。

“咱们这位新通判,听说在帝京最是骄傲出众,什么诗社雅集都邀他相赴,是个样貌芝兰玉树又极其风雅之人啊!”

“徐司事的亲戚在帝京为官,这些事定然是比我们知道的细详。”

方才说话的徐司事被这样一说也颇为自得道:“我姨丈的表兄只是个小小的礼部郎中罢了,与这位卓通判也只是同朝列席为官,诸位无需这般抬举。”

“我们只在刺史处听闻,这位新通判是状元及第,在翰林院很受圣上器重,文采斐然落笔成文,听得徐司事如此说才得知他竟是文坛的风流才子,难怪何刺史如此看重,未曾见面就想将其引为诗文知己。”一人摇扇赞叹,“如此少年英才到我们宝地来,想必将来刺史大人游山题略也有人吟唱相和了。”

众人皆道确实如此,又听仓曹徐司事讲了些新上司在帝京的奇事,说他姿容卓绝,好些簪缨世家权贵朱门想要招他为婿,就连名门宛阳唐氏也不例外,谁知这位状元郎一一拒绝,大家都猜测,是皇帝想等公主成年后招婿,还有人觉得一定是这位状元家中已有青梅竹马,故而不愿做陈世美,定要一诺千金。

太阳随着他们越说越远的话题也朝西奔去,潘广凌自始至终未曾开口,始终站的笔直望向路的尽头,直到视野尽处出现了传驿的驿卒,一人一马加鞭而来,他才朝前迎出几步。

其他人也都跟着出来,朝刚下马的驿卒问道:“通判大人可到了?”

驿卒倒还精神,未显疲态,飞快地摇头拱手道:“永明郡的码头说近日到港的船只没有载着新通判的,那边衙门也没有消息。”

一时间大家都慌了阵脚,左一句不会出事吧,又一句怎么这样呢,只有潘广凌拍了拍驿卒的肩膀,回竹庐给他倒了杯茶送来,轻声道:“辛苦了,这三天跑了两趟。”

驿卒渴极了,也没来得及言谢,先一口喝光,潘广凌将茶壶提在手里,又为他蓄水一盏,等他喝至足够才接回杯盏。

喝完后,驿卒抹去唇上水珠笑道:“谢谢潘司事,刺史的交待,下属定当尽力。”

“先去竹庐里凉一凉,再……”

潘广凌话未说完便被打断。

又一阵马蹄踏着急促节奏出现在路的尽头——然而不是自东而来,却是打西边城门内跑出来一衙役,靠近竹庐跳下马连奔几步,大声道:“卓通判已至郡衙,何大人命各位回衙拜见。”

……

惊疑的众人赶回郡衙,终于见到了新任通判的庐山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